我国发明的4项“看家”技术被西方国家悉数盗取可惜少有人知
来源:新闻动态    发布时间:2024-01-29 01:45:41

  中国作为“四大文明古国”之一,是唯一未曾出现过文化断层的古老国都,不仅拥有5000多年的灿烂文明史,而且也拥有无数的珍奇异宝和发明创造。

  但令人惋惜的是,很多古代先贤的智慧结晶,在某些特定的历史阶段,却被西方窃贼强取豪夺,实在令人惋惜不已!

  “国宝”顾名思义,是一个国家拒绝向外界透露的珍贵文化或物品。但是这些密不外传的“国宝”,非常容易被他国间谍窃取。

  “丝绸”,指的是用蚕丝或人造丝,纯织或交织而成的织品总称。但是在古代社会,丝绸是蚕丝织造的纺织品。

  后来随着生产力逐渐发展,人们开始大规模生产丝绸制品。于是在西汉时期,大批丝绸源源不断地运往国外,这是第一次东西方大规模的商贸交流,史称“丝绸之路”。

  《荷马史诗·奥德赛》中记载:“从门阈直到内室,椅子上放着柔软的绮罗(丝绸)”,希腊与罗马贵族都以身穿丝绸为荣。

  公元六世纪,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一世,为了可以了解丝绸及制造技术,曾派遣传教士来到中国。并将蚕种和树种私自带回拜占庭,从此欧洲才有了蚕丝业。

  俄罗斯《生意人报》报道曾指出,第一次有文字记载的“工业间谍”,就应该是传教士窃取中国丝绸工艺,当这项技术被盗之后,重创了中国经济。

  中国是瓷器的故乡,谢肇淛曾在《五杂俎》中记载:“今俗语窑器谓之磁器者,盖磁州窑最多,故相延名之,如银称米提,墨称腴糜之类也。”。

  这是迄今发现最早,使用瓷器称谓的史料。由于中国瓷器通过海上运输,走出国门并走向西方世界,所以中国才有“China”的叫法。

  中世纪时,欧洲人对瓷器格外欣赏,但由于欧洲人不知道瓷器的制造工艺,于是就派出了工业间谍殷弘绪。

  作为法国传教士,他在18世纪初,来到中国窃取“白金”制造技术。由于他是一个地道的中国通,所以很快便了解了瓷器制造技术。

  1712年-1722年,殷弘绪将瓷器制作细节和相关样本,写成报告之后寄回欧洲。

  在这份报告中细致到了材料、配比,以及黏土的揉法和卷法、烧制法等,从而使法国人成功仿造出瓷器,此后又传遍欧洲各地。

  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而言,品茗是一种难得的精神享受。早在上古时期,神农氏便发现了茶叶,到了秦汉时期,茶叶慢慢的变成了达官贵人和老百姓的日常饮品。

  但在明朝时期,茶叶开始传入欧洲,于是西方人开始对这个神秘植物,产生了极为浓厚的兴趣。

  1560年,葡萄牙传教士克鲁兹,乔装打扮成一位商人,花了4年时间,来往于中国贸易口岸。他不仅搞清了“茶”的来龙去脉,而且也将茶树种子带回国。

  后来他把所见所闻,写入了《中国茶饮录》,这是欧洲第一本介绍中国茶叶的专著。

  “宣纸”是文房四宝之一,作为书、画时的必备载体,慢慢的变成了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。

  唐朝由于国力十分强盛,所以四周的国家都纷纷派遣唐使入唐。尤其是对位于东南亚的朝鲜、越南,以及日本小国的应该尤为深刻。

  从严格意义上来讲,应该说日本不仅接受了西方文化,并且很好的学习和继承了西方思想,可谓大有“青出于蓝胜于蓝”的趋势。

  日本的科学技术工程体系,完全照搬照抄西方工业文明,所以日本的工业才会十分发达。

  从整体方面来讲,日本实行了西式民主政治制度,主要是西式选举及多党制,这获得了西方学者及政治家的一致认可。

  事实上如果论工业间谍、论窃取技术,不仅是西方国家的强项,而且也是日本这个东亚小国的拿手好戏。

  关于中国宣纸工艺被窃的说法很多,据说从唐朝开始一直到建国之后,在长达近千年的时间中,日本人从未放弃对宣纸技术的觊觎。

  改革开放初期,日本人借着来华的机会,以及中国人毫无商业保密头脑的空隙,在去泾县“参观考察”时,看到了宣纸制作时的每一道工艺。

  并且身边的专业技术人员,还在为他们详细的讲解,所以日本人轻而易举,获取了宣纸制造的整一个流程以及“纸药”的配方。

  每个国家都有不为世人所知的国宝,但是在西方列强的眼中,他们一直都想将中国的国宝据为己有。

  西方的强盗思维是很危险的,因为在西方人心目中,自己做不出来的东西,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偷或抢,而我国的四个国宝级技术就是这样流失的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